常見故障未來空調制冷劑發的發展
編輯:時間:2014-04-29 14:25:32瀏覽:次制冷劑的種類很多,并且在不斷地發展。早在19世紀70年代,氨(NH3)、氯甲烷(cH3c1)及二氧化硫(soz)等先后被用作制冷劑,后來又發展了氯乙烷(C2C16)和二氧化碳(c02)等。由于氨具有比較適中的壓力范圍和較大的單位容積制冷量,因此逐漸代替了其他幾種制冷劑。
20世紀30年代氟利昂制冷劑的出現,對制冷技術產生了擺動作用。由于它有無毒、無味、不燃和無爆炸等優點,并且腐蝕性。疅岷突瘜W穩定性好,成為一種比較理想的制冷劑,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
氟利民是將甲烷(cH4)和乙烷(c zH6)碳氫化合物中的部分或全部氫(H)元素用氯(C1)和氟(F)元素置換,一般具有C hHlc[mFlI分子式結構的制冷刑的總稱。
近些年來,科學家的研究證實R11(cFCl3)、R12(CF2C1s)、N 3(c zF3C13)等氯氟烴化合物(cFc)制冷劑Ie它們泄漏或排敵后擴散到地球的同溫層中,會破壞臭氧層,結果使地球上生物遭到紫外線的損害,進而危及人類的健康與安全。另一方面,氯氟烴化臺物的排放會加劇地球的溫室效應,會像二氧化碳那樣使地球溫度升高。
為了便于識別各種氟利昂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,美國杜邦公司首先提出用cPc代表含氯的氟化碳,用HcFc表示含氫、氯的氟化碳,而用HFc表示含氫無氯的氟化碳。這三類物質中,因cFc中臺氯元素,對臭氧層具有最大約破壞作用,是禁用制冷劑;而HcFc中由于氫元素的存在,大大減弱了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,目前還可以繼續使用,屆過渡制冷劑,至于無氯的
上海格力空調維修電話:400-888-2362
HFc,則不會對臭氧層破壞,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,成為替代制冷劑。
1987年9月在加拿大的蒙持利爾市召開了專門性的國際會議,并簽署了《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》,于1989年1月1日起生效,對氟利昂中的R11、Rl 2、Rll 3、R114及Rll 5等CFC類的生產進行限制。1990年6月在倫敦召開了該議定書締約國的第二次會議,增加了對全部cFc、四氯化碳(ccl q)和甲基氯仿(c zH3c13)生產的限制,要求締約國中的發達國家在2000年完全停止生產以上物質,發展中國家可推遲到2010年。另外對過渡性物質HcFc提出了2020年后的控制日程表。
我國已宣布加入修改后的《蒙持利爾議定書》,必須加快cFc替代物質的研究和生產。目前,HcFc中的Rl 23和HCF中的R134a是Nl和N 2最有希望的替代制冷劑。